“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殡葬作为一种从古到今流传的仪式,是告别,也是纪念。现代,生态环保的要求催生了一批新的殡葬方式,花坛葬、森林葬、海葬、壁葬……节地环保的同时,也为生命的寄托提供了更多选择。
从传统墓穴到与自然相依,身归泥土荫后人
“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为生命送行,送别一群即将去往春天的人……”2018年3月31日,一场生态葬仪式在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举行。当天共有80多位逝者选择以生态葬的方式回归自然,或葬入绿茵丛中,或埋入百花之间,生命最终与天地自然相依,得到另一种永恒。
环保节地是生态葬相比较于传统殡葬的最大不同。传统墓穴葬,一平方米的土地只能葬入一位逝者,而生态葬,一平方米的土地可安葬几十位逝者。多种生态葬方式不留骨灰,几乎不占用土地。海葬将逝者骨灰和花瓣一起葬入大海,树葬、森林葬、花坛葬等等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骨灰盒,骨灰最终和泥土融为一体,土地还将循环使用。
对于逝者来说,身归泥土荫后人,也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3月31日,赵先生的爷爷以森林葬的形式下葬,他说老人生前表达了想要生态葬的愿望:“生病住院时他说过,想减轻儿女的负担,觉得去世后能长成一棵树也挺好的,我们看见树就像看见他一样。”
于绿树花海中追思故人,是生态****特的缅怀方式。在大蜀山文化陵园,选择森林葬的逝者姓名被刻在墓地旁边的纪念碑上。前来扫墓的刘先生一家,在纪念碑上找到亲人的名字,小心翼翼拿湿纸巾沿着笔划擦拭干净,并在纪念碑前献上鲜花。这是他们纪念选择森林葬亲人的方式。刘先生说:“我母亲生前就爱花花草草,以这种方式下葬,我相信她会很满意。”
从少人问津到逐步接受,观念在转变
大蜀山文化陵园工作人员李晶回忆,前几年,生态葬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中:“2007年我们陵园推出第一届生态葬仪式,那年只有25个家庭参加。”
与传统殡葬观念的冲突,是生态葬一时难以为大众所接受的主要原因。刘艳是大蜀山文化陵园主持生态葬仪式的一名礼仪师,她接触的客户中,很多人不能接受生态葬是因为“过不了心理上的那一关。”
“很多人不太能接受生态葬,是认为死后不留骨灰,不留容纳骨灰的地方,亲人是彻底离开了自己。有一块埋骨的地方,他们情感上、心理上有所寄托,心理上会好受很多”。刘艳说。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李晶的认同:“不少人认为生态葬对传统殡葬形式是一种挑战,传统的观念里,人去世了就是要有一块地方,要立块大碑,要以香烛鞭炮祭奠,要改变这些很难。”
李晶很欣慰,经过数十年的推广,这种观念在慢慢改变,生态葬的知名度和接受度都在逐步提高。“生态葬推广的前两年,一年也只有二三十位选择生态葬,这两年情况好很多,每一期都会有七八十位逝者,我们会在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各举办一场生态葬仪式。”
截至到目前,共有1600多位逝者以生态葬的方式在大蜀山陵园安息,长眠于青山绿水间,拥揽四季风景。
李晶统计过,男性接受生态葬的程度比女性要高。因为逝去的多数还是老年人,目前选择生态葬较多的依然是老人居多。让人意外的是一些老年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在3月31日生态葬仪式现场,记者随机采访的十来位家属大多数都表示,生态葬是逝去老人的遗愿。孟先生送别的是自己的父亲,他说:“我父亲临终强调了,身后事一切从简,要用最环保的殡葬方式,给国家节省土地,也给后人留点绿色。”
李晶也接待过不少生前就来咨询生态葬的老年人:“其实很多人家庭条件都很好,本身是离退休干部或者小有名气的人物,他们思想开明,对身后事看得很淡,自愿生态葬,为国家节省土地资源。”
有时候放不下的反而是儿女。“有些老人生前明确表达了想要生态葬的意愿,但是儿女出于面子或者出于心理上的留恋,违背了老人的意愿,依然用传统殡葬形式送别老人。”李晶说。
从政策加持到民众自愿,路有多远?
重殓厚葬的传统殡葬观念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生态葬从少人问津到接受度的提高,背后是民政部门和殡葬行业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
为了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安徽各地实施了多项惠民政策。以合肥为例,合肥市将生态葬式作为补助项目,在办理相关业务时直接减免,具体标准为:对于选择骨灰江葬的给予费用补助1000元/盒,对于选择森林葬、花坛葬等生态葬式的给予补助500元/盒。记者了解到,大蜀山文化陵园的生态葬价格低廉,家属只需支付一千元左右的墓穴基价。
而在更高的政策层面上,安徽省民政厅将推广生态葬纳入了十三五计划。民政厅16年出台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自2016年起,安徽省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应全部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到“十三五”末,节地生态安葬全纳入奖补范围,全省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要达到50%。安徽更是出台指导意见,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选择生态葬。
大蜀山文化陵园则是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上,让选择生态葬仪式的逝者走得更为体面,更有尊严,从而引导民众逐步接受这种新的丧葬形式。3月31日举行的生态葬仪式上,陵园努力营造了一种简洁而庄重的氛围,仪式现场以绿色为主调,布满鲜花,由专业的礼仪师引导家属为逝者祭酒、祈福,送逝者入葬。仪式的每个细节都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对生者的慰藉。参与了仪式的姜小姐表示,这场仪式出乎她的意料,虽然简约但并不简陋,她很感动,这场仪式让她感觉死亡也是可以美好的。
这也是陵园策划仪式的初衷。李晶说:“我们就要通过这种温馨的仪式,让大家消除生态葬很便宜,选择生态葬是对家里老年人不孝顺的一些错觉。也通过仪式让大家认识到,选择生态葬的逝者,更应该得到推崇和尊重。”
尽管各方都在努力推进生态葬,但是从数字上来看,生态葬想要成为丧葬方式的主流,仍有距离。以大蜀山文化陵园为例,从2007年至今,选择生态葬的逝者占所有入园逝者的比例,只有33-35%。如何让更多的人接受生态葬理念,依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