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通知公告

皖西十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稳步向前

 
发布时间:2017/9/4

    

——关于皖西十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几点经验的报告

六安市委、市政府对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相继印发了《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决定》,使该市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目前,该市现有156个乡镇(含五县城关镇),其中建制镇106个、乡50个,全国重点镇11个,全国小城镇试点镇3个,省中心镇21个,省扩权强镇试点镇8个,2014年六安市城镇化率为41.44%151个乡镇先后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部分乡镇已进行了新一轮的修编。小城镇建成区面积389平方公里,人口159万,通行能力不断提升,道路里程310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一批规范化的住宅小区相继投入使用,棚户区改造向乡镇延伸,小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如今的小城镇一改过去脏、乱、差的落后面貌,镇容镇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欣欣向荣。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通信、照明、供排水管网、水、电、气等工程先后完成或作了更新,清洁工程做到全覆盖,生活垃圾处理收运设施齐备,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城镇化宣传教育,居民逐步养成卫生文明习惯,绿化、亮化、居民娱乐活动场地建设,亦有序推进。小城镇设施进一步配套,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小城镇功能基本完善。

小城镇建设的加强,创造了宜居宜业的环境,促进了商贸繁荣,不仅吸引了周围农民进镇就业,而且外来行商也有增加。苏埠、姚李等镇,往来营商的流动人口平时都在三、五万人之多。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小城镇展现了从未有过的繁华兴旺景象。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这样几个特色和经验值得借鉴:

一、就地城镇化,促进了城镇化步伐加快。

小城镇是大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纽带,是城乡交流的节点,农民从生产、生活到交换,一向与小城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到大中城市打工,随着城市产业升级,科技普及,农民缺少技术,就业也不顺利,同时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房价高昂,农民工很难承受,而小城镇则相反。所以就地城镇化,深受农民欢迎。城镇化发展由此迅速推进。例如:毛坦厂镇常驻人口城镇化率已达87%,佛子岭镇65%,姚李镇57%,苏埠镇51%,诸佛庵镇48%,皆超过六安市城镇化率平均41.4%的水平。须知,这些都是山区小镇,远非我省沿江、沿淮或发达的中心城市周围的小城镇,颇属难能可贵。

二、 依托产业支撑,建设各具所长的特色产业镇。

小城镇建设最忌千篇一律。产业集聚又是小城镇建设的关键。这些镇大多布局了工贸业集聚区,引导项目落户,发展特色经济,他们从实际出发,结合区位、历史现状、资源禀赋等条件,各展所长,建设一镇一品、一镇一业,各有所长的特色产业镇。如:苏埠镇以商贸为主,传统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现已集聚各类企业120余家,同时又出产大蔴,他们以丰富的蔴原料,进行渔网渔具加工,现有40余家加工企业,将形成渔网具集群专业镇。诸佛庵镇森林覆盖率达82%,拥有毛竹蓄积量15.6万根,年产大量毛竹,开展竹制品加工,已形成“中国竹制品名镇”。衡山镇打造铸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工富镇。佛子岭镇发展绿色旅游。独山镇“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麻埠镇盛产六安瓜片,现有茶叶合作社50余家,地处六安市发展战略“一带一谷”(茶叶谷)”线上,就连黄山市谢裕大茶叶公司也入驻该镇,生产加工茶叶,形成一个著名的茶产业镇。黑石渡镇以“霍山石斛”为资源,已发展石斛生产基地1500余亩,不久将形成独特的石斛专业镇。长集镇以省级农业示范园为平台,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农产品深加工,引进多家全国著名企业,开展高技术、大批量、深层次农副产品加工业,并建设现代物流基地与之配套。佛子岭镇以中国酒镇著名,目标是创建“100亿元迎驾”富镇。毛坦厂镇突出教育文化,一座中学在校生达两万余人,去年高考该校考生达本科线的超过1万名。四面八方农民也把子女送入该校,他们为农业现代化培养后备人才。

三、城乡同步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西方城镇化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四化”同步推进,城镇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避免了西方那种损害农民利益、以农民破产为代价的城镇化,造成一边是豪华街区,一边是大量贫民窟的后遗症。如印度的贫民窟人口达1.7亿人,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印度大城市中,城市人口竟然有1/31/2在贫民窟,其中孟买多达1100万人,占该市总人口2/3(联合国数据)。墨西哥首都贫民窟也是成片成片。而我们采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进行,就避免了这些弊端。

上述皖西十镇,本着城乡统筹发展方针,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等方面,坚持镇、村一体推进,按照省级中心村建设要求,加快了农村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升级和新建、危桥改造、农村电网和通讯设施改造升级,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工程,取得了成效,农村清洁卫生工程设施,在村庄中发挥了功能作用,他们坚持加强农村清洁工程后续管理养护工作,确保农村清洁常态化和长效化。我们访问的那些村庄,绿阴覆盖,生态优良,环境清幽,各村的文化栏或墙壁上都以醒目大字公告了乡规民约。这些地方经过综合整治,农民已很注意清洁卫生和文明礼貌。衡山镇有个村还专建了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在这里,农民从衣食住行和经营收入来说,和城镇居民已无太大差别。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推进,开辟了农民致富的广阔道路。特色产业的开发,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家乐”兴起,农户旅游业收入颇丰;剩余劳动力到小城镇就近务工、经商、办企业,则城乡两头获得收益。衡山镇永康桥村,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百业兴起,全村有75家豆制品作坊、32家个体工商户、还有养殖业、渔业等其他行业,家家创业,户户竞争,拼比致富。2014年,十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皆超过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其中,诸佛庵人均收入11678元,苏埠10300元,独山9808元,长集9560元,毛坦厂9560元,麻埠9551元。

山区农村中正在随着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土地逐步向合作经营组织或大户流转,规模经营是发展趋势,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必将进一步向小城镇集聚,农业现代化又将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四、改造与新建并行,不搞大拆大建。

皖西十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因繁就简,综合整治,拾遗补缺的方式,不搞那种“新建一条街”等大拆大建劳民伤财的做法。但同时对棚户区、危房片,则整体拆迁,同步新建,以改善居住条件,并重视将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敬老院等公益配套设施列入其中,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姚李、苏埠等镇招商引资新建一批“楼盘”,包括商贸城、商住房等建筑群,也是利用镇上闲置地经过平整,连接街区兴建的,并不涉及拆迁居民经营门面和住所。

这十镇中,有一些如毛坦厂、独山等镇,是历史文化名镇,他们都保持了原有历史文化内涵和名镇风貌;独山镇有一条气势恢宏的民清时期宽阔的石板长街,保存完好,鄂豫皖苏区时代“六霍起义”指挥部等多处文物旧址,依然原地原样留存。如若大拆大建,这些文物古迹、古街的命运可能不堪设想。

改造与新建并行,不搞大拆大建,城镇化进程中较为稳妥,而且成本低、矛盾少、效果好。

皖西十镇建设发展形势很好,探索了一些经验,归结起来,有这样六个特点:1、领导重视决心大。各级领导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实现“四化”过程中必要举措,非常重视。2、工作落实力度大。小城镇建设措施有力,各方面发展都很快。3、政策倾斜支持大。六安市“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500多亿元,年均增幅20%4、市场参与热情大。姚李镇小区建设、长集镇自来水厂建设等,都是通过招商引资与筹资兴建的,市场参与积极性很高。5、加快建设成就大。产业建设、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教育方面,行动快、见效快,取得很大成就。6、强化管理变化大。小城镇过去不仅建设水平不高,管理水平也不高,摊位乱摆乱放,垃圾乱堆乱扔,车辆行人穿插行走,交通秩序混乱。现在道路干净、环境整洁、布局美观,面貌一新。

这些小城镇建设,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只是初步的,有待提高质量,提升标准,规划水平和建设档次有待提质升级。十镇距离建设精品城镇、智慧城镇、区域特色城镇要求,则相差甚远。为此建议:1、完善法律保障。《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1年出台、1997年修改,至今已20年,实际情况有很大变化,要求省里加快修订完善,为村镇建设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2、加大资金投入。山区小城镇财力普遍紧缺,希望省里作出具体政策规定,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建设用地指标的照顾。3、提高管理水平。要求加快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建设,确保小城镇建设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保障,全面规范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小城镇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有序发展。

小城镇星罗棋布,面广量大,在全国城镇化体系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层次。正是居于基础地位,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美好安徽建设以及实现“四化”同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参与此次调查的同志认为: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城镇化工作十分重视,颁发过一系列重要文件,如《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关于新型城镇化进程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关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安徽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安徽省新型城镇化“11221”工程实施方案》等,这些决策措施真正切实贯彻落实了,我省新型城镇化必将大大前进一步。 (安徽省现代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课题组



 
友情链接
安徽省现代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551-62602569  邮箱:ahsqdy@163.com
皖ICP备170182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