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视点聚焦

“不当言论”教师已在家长群里道歉,能否可能原谅?

 
发布时间:2021/3/1

  

教师最应尊重,因为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才的重任。社会要发展,人类要繁荣,人们要过上美好生活,都离不开教育。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教师不仅要讲授科学知识、传授技能技巧,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灵魂塑造,而且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人类一旦失去灵魂,也就与动物无异,沦为行尸走肉,对本人对社会都是一个悲剧。

许多人的成长进步得益于老师的精心培养,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奋斗的动力,被尊称为恩师。与此相反,老师的一句话也可能深深刺痛学生的敏感神经,使学生终身难忘,甚至酿成悲剧,被称之误人子弟。所以,教师应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只能给学生以动力,传学生以技能,不能给学生以伤害,使学生学无所得。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备受公众关注,一言不当往往引起轩然****。

近日,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大发“警生名言”:“……你妈妈挣多少钱哪?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XX的妈妈一年挣的钱都比你妈五十年挣得多。”

此话确实是“刺耳言论”,而且能够刺痛许多人的心,于是被人录了下来,发到了网上,立即引起公众热议并火爆网络。当地管理部门也立即进行调查,确认情况属实之后迅速果断作出处理决定,给予该名教师纪律处分,降低岗位等级,撤销教师资格,调离工作岗位。

从此位教师的言论看,确实存在攀比金钱、歧视低收入人群的嫌疑,属于观念走偏、言辞伤人的那种,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去甚远。不论如何看待,在课堂之上发出如此之言,确实有点惊世骇俗,产生的后果也是相当不好,还有可能对学生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不是健康正确的观念体现,与师德规范不符。

自古以来,提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主张因材施教,现在更是要求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对照该名教师的言论,授业暂且不论,但所传并非正道,也未解学生心中迷惑——如何看待和对待当前存在的极为悬殊的贫富差距。

从立德方面看,向学生言传身教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文明友善对待学生是起码的职业要求,而此位教师也没有做到这一点。管理机构对其给予处分,都是应该的,也是依规而为,这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涉事教师也意识到言辞不妥,并在学生家长群里赔礼道歉,并表示“我依旧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教育”。有道是,人非圣贤,岂能无过?有错即改,善莫大焉。

那么,是否应该撤销资格、调离岗位、降低职级呢?网友们则各有看法。有的认为,此位教师确实出口不逊,社会影响不好,但只是偶尔之言,原来还被评为“最美教师”,这说明此位教师并非一贯如此。对于此种偶尔言论出轨者,重点应该在于教育,改正错误即可,不能因为一时言论而废多年辛勤付出。从目前情况看,此次不当言论也未发现引起实质性后果,还是可以给个机会的。

也有人觉得,此位教师虽然言辞激烈而且偏妥,但出于好心,希望学生在刺激之下知耻而后勇,努力上进,多学知识,立志成才。再者,这也是此位教师责任心强的表现,如果她对所有学生的学习与进步莫不关心,就不会说出如此之言,这有恨铁不成钢的味道。更何况,此位教师的观点在社会当中普遍存在,她只是一时糊涂,没有弄明白场合,没有把握好自己,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场合说了几句真话,并非真的看不起学生或家长,是可以原谅的。

有的还认为,撤销教师资格容易,调离岗位也简单,降低职级更不难,难的是如何使所有教师学会在新的形势下引导学生立德,又如何正确地树人。如果不从这个层面考虑问题,最多是给教师言论加了一道紧箍咒,思想深处的问题可能依旧,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谁都知道,如何教育学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且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并非黑白那么分明。在当前情况下,社会情况相当复杂,各种思潮互相碰撞,各种理念都有市场,各种追求并行不悖,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家长身上,也存在于教师群体当中。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如何规范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如何使思想教育、美德传承润物细无声,确实面临太多的挑战。这些年,教师队伍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就是证明。我们需要把教育作为一个重大课题去分析研究,寻找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良策。(来源:教育透镜)



 
友情链接
安徽省现代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551-62602569  邮箱:ahsqdy@163.com
皖ICP备170182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