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各地推广“爱心超市”“振风超市”等积分制模式。各地在基层治理中创新运用积分制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运用积分制
营造文明新风尚
仲夏时节,走进舒城县棠树乡邱岗村,一幢幢漂亮的小楼坐落在绿野之中,村容村貌整洁清爽。一到傍晚,村民沿着干净平整的村道闲庭信步,美好生活真实可感、就在眼前。
“以前这里脏乱差,路上、田里、河里到处都是垃圾。现在村里干净清爽多了,大家忙完一天,到马路上散散步,别提多舒心了。”正在村里散步的村民对记者说。
村民散步小憩,乡村新风拂面。2023年6月,邱岗村开始打造“道德银行”,运用积分制手段,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不到半年,全村在家的327户村民,全部在‘道德银行’开了户。”邱岗村党支部书记陈寿龙介绍。
参加村里组织的志愿活动加10分,为村子发展建言献策并采纳加3分,家庭成员参军加100分……围绕社会治安、公益美德、乡村建设等工作,邱岗村“道德银行”逐渐形成5大类32项加分细则以及15项扣分细则。积分可以兑换牙膏、大米等生活日用品,物品虽小,却潜移默化间在村子里营造出良好氛围。
“每次参与环境整治、日常巡逻等都能获得相应积分,日积月累我们养成了‘村里有事、我就参与’的习惯。”垂冲组村民杨正传说,前些日子,他还用积分兑换了一袋大米,“物品虽小,却是用自己的辛苦兑换所得,意义不一般。”
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治理”。如今,棠树乡已经全面推广“道德银行”积分制模式,每个村都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积分和物品兑换规则,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入新动能。
2020年7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出《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号召各地结合实际,推广运用积分制。
我省各地结合实际,推广运用积分制。淮北市杜集区以“劳动美”公益超市(乡村振兴超市)为平台,将志愿服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善行义举、红白事简办等内容纳入积分兑换管理,让小积分在移风易俗中发挥“大作用”、引领“新风尚”;马鞍山市试点推广乡村“道德积分”建设,让“小积分”推动“大文明”融入“大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7630个村(农村社区),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
“物质+荣誉”
激发参与主动性
“以行积分,以分换礼”。在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龙庙村,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以来,村里形成了“积分可贵、积分光荣”的良好氛围。
在该村村部宣传栏中,每个季度都会公示一张“乡村治理积分榜”,村民路过常会看一看。老党员朱志学以7054分位列2024年一季度积分榜榜首。
积分高是由于朱志学热心参与村务活动。他经常晚上驾驶治安巡防车,一边用喇叭播放提醒,一边对全村开展巡视。“每天晚上9时开始,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我们都会在村里转一圈,半个小时左右就能挣10个积分。”
为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龙庙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大会研究制定《积分制奖惩办法》和《积分制评分标准》,同时从勤劳致富、环境整治、热心公益、孝老爱亲、平安创建、移风易俗、产业发展等7个方面设立村民行为正面、负面清单,单项加分值从5分至200分不等。
“一个积分相当于一元钱,村民可以凭积分在镇、村多个指定超市进行消费,而通过这种正向激励,原本很多需要村干部完成的事情,现在完全由村民自己完成,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龙庙村党总支书记朱梦龙介绍,村里将“一组一会”与积分制有机结合,成立自然庄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除了负责积分制的规范管理,还利用理事会成员亲缘、人缘和地缘的优势广泛宣传动员。
“物资+荣誉”,激发群众参与主动性。龙庙村还通过公开张贴“积分制红黄榜”的形式,对村里做善事、获得县区级以上表彰的家庭进行正面宣传,对违法乱纪、扰乱社会治安、不配合村里工作的家庭公开曝光,起到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推动广大村民逐步养成文明有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等好习惯。
沫河口镇平安办主任范礼松说,如今在沫河口镇,积分制让村里的大小事务有“镜子”可照,有“标杆”可比,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持续改善。截至2023年底,沫河口镇全镇共有1.3万余户群众参与积分,参与率达74%,累计积分135万余分,累计兑换积分76万余分。
多元化保障
治理见效更长效
推广运用积分制,目的是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切实解决群众参与村庄发展不积极、乡风文明滞后、基层治理薄弱等问题。看似简单的积分制,所涉工作却环环相扣:分值标准是什么、奖品怎么兑换、资金从哪来、效果怎么样?这些都需要各地在推广应用时统筹考虑。
记者在一些地方采访中发现,各地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有的乡村就近与农贸市场、辖区商户等签订村民积分兑换协议或约定,解决积分兑换物品单一、难以吸引村民参与的问题;也有的乡村开发积分小程序,让村民积分兑物更方便。
也有一些乡村在推广积分制时遇到一些“坎坷”。“以棠树乡为例,村里的兑换资金一年在1万元至3万元左右,资金保障上不是问题,但各村实施效果有差异,除了村情复杂等客观因素外,还要看村‘两委’对积分制工作的重视程度。”棠树乡党委副书记魏兵认为,“在自治、法治的基础上,通过德治,以一个个加分项,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刚开始,村干部的工作量看似增加了,但长远来看,矛盾纠纷少了、沟通成本小了,村里工作反而轻松了。”
当前,舒城县不少乡村正在试点乡村治理积分制模式,县委农办调研了棠树乡的“道德银行”积分制经验,组织不少乡镇参观学习。“因地制宜、试点推进、反映民意才能保障这一工作更可持续。”舒城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副站长告诉记者,县里也是鼓励各地结合各乡镇自身地理位置、村落分布、人文传统等特点积极探索,推动全县范围内乡村德治建设发展模式的创新。
“一些乡村运用积分制效果不达预期,一方面由于积分标准和机制设置较为复杂,不易被村民接受,导致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基层事务多,村‘两委’精力有限,难以抓实积分制运行的各项工作。此外,还有些乡村把积分制当成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和独立的工具来使用,没有放在乡村治理的生态系统中综合推进。”安徽财经大学中国乡村(小岗)振兴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赵守飞结合多年乡村研究经验分析道。他建议,在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模式时,应注重与乡村产业建设、组织体系构建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先易后难、试点推进、久久为功,才能真正使得乡村治理积分制落地见长效。(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