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经济体制改革新招推动高质量发展,民生领域改革实措增进红利福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硬举绘就绿美画卷……
近年来,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群众所需、人才所想、企业所急、基层所盼,突出“小切口、大文章”,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呈现协同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全面深化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
牢记嘱托,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放眼江淮大地,改革动力持续激活,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广阔前景跃然眼前。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营造公平、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安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更深层次改革促进更高水平开放,以营商环境建设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在这些改革中,“一份报告代替40个部门证明”改革,深受企业欢迎。
前段时间,安庆市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正在准备上市材料,经工作人员指导,一份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上市版)不到2分钟便出具完成。
“省时、省力、省心,效率太高了!”公司经办人张明点赞。这要在以前,企业得跑各部门盖章,还得多头跑、多次跑,非常耗时费力。
这项改革实施以来,安徽累计为企业提供信用报告下载10万余份,替代传统无违法违规证明275万份,有效解决企业开具证明“难、繁、久”等问题。
如今,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迎来“2.0版”,安徽正推广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应用,目前,已累计为自然人提供信用报告下载7100余份,替代传统无违法违规证明14000余份。
高效,才能提升活力。安徽推进免申即享、一键直达,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去年通过“免申即享”全省兑付政策资金115亿元。建立企业诉求“挂号制”,全面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开办运输企业为例,申请材料由之前28项大幅减少至12项,办事时限从20天压缩到3天。
创新,才能激发动力。安徽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化产学研用对接合作,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技发明从“书架”走向“货架”,点亮“科技树”、形成“产业林”。巩固提升汽车首位产业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促进战略性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推动更多“金娃娃”聚链成群、集群成势。7月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幅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
法治,才可造就公平。坚定不移大抓营商环境建设,安徽持续推出了800多项措施,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高标准推进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建设,建立健全“法院院长接访企业家”“企业家约见检察长”“警企恳谈会”等机制,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实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出庭率保持了100%。
以开放促改革,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三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未来,它将是大众集团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用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平台、整车、零部件、软硬件集成和测试等研发工作。
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部署。在安徽,合肥、芜湖和蚌埠三大片区,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
合肥片区率先探索“跨境电商出口外汇收入监督管理”等一批金融领域新模式,率先开展“易货贸易试点白名单制度”;芜湖片区创新开展“告知承诺制”食品生产许可改革……安徽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已然成为安徽改革开放的高地。
今年上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两项案例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累计形成207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2项为全国首创、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意义重大。安徽积极服务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协同创新向深向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深化与上海张江科学中心的共创共建,协同参与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发射。大科学装置梯次布局、共建共享,与沪苏浙协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实施国家级和省级攻关项目77项。
区域合作向上向前。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扎实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全部挂牌运营,上海与六安革命老区对口合作持续拓展,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发展提质升级。对标沪苏浙,陆续推出8批次825项改革举措,常态化选派干部到沪苏浙园区、企业跟班学习。
便民利民向细向实。安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与沪苏浙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推动“一卡通”和“一网通办”扩面提效,52项居民服务事项长三角“一卡通办”,17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布局建设9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均已开诊运营,群众不用出省,就能享受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以改革保障民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安徽以改革措施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建设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黄山歙县深渡镇九砂村,本是新安江畔的一个小渔村。偏远闭塞,村民增收困难。
如今,新安江生态显著改善,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一位村民说:“如今,我们九砂村既能靠山吃山又能靠水吃水。”2023年,全村游客量近40万人次,成为颇有名气的“网红村”。
滴水折光。深山渔村的沧桑变迁,折射出安徽和浙江两省深化共同实施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所释放的改革红利。
安徽与浙江联合开展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获批建设,全面升级补偿理念、标准、方式、范围,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这一做法已在21个省份20个流域推广。
五级林长护林,守护绿色家园。安徽建立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确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省级领导担任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省级林长,为林长履职作示范,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森林面积、蓄积量实现双增长,取得历史性突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徽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加强无物业住宅小区管理,推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农村地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安徽实施50项群众反映强烈、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一老一小”、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保障生活必需品物丰价稳,安徽持续实施“惠民菜篮子”,让老百姓买上物美价廉的“平价菜”。今年以来,在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下,安徽5次统一启动“惠民菜篮子”商超平价销售,运行天数共60天,已销售“米袋子”“菜篮子”商品3.7万吨,让利金额5571万元,有效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和“菜篮子”价格平稳运行。
笃行实干启新程,深化改革再出发。
全省上下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好党中央改革“规定动作”、谋划好安徽改革“特色动作”、运用好基层改革“创新动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