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省情发布

安徽凝心聚力推动平安建设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5/5/7

  


10万人命案发案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最低水平;

刑事案件、诈骗案件、涉黑涉恶“十类案件”、传统侵财案件、可防性案件、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呈现“六降”局面;

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期内重新犯罪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近年来,安徽充分发挥平安建设部门职能作用,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面升级,平安安徽建设的“施工图”正落地转化为和谐稳定的“实景图”,确保了全省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提供坚强安全保障。2024年,安徽省平安建设工作成效位居全国前列,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达到99.34%97.26%,均为近年来该省最高值。

打防并举夯实平安之基

“我们发现有员工套取公司资金,到中心报案后,都没过48小时,民警就完成证据固定并开展侦查工作,当月就帮我们追回全部损失数百万元。”合肥某科技型企业负责人为合肥市公安局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的反应迅速点赞。

像这样高效运转的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安徽16个省辖市公安局、62个县(分)局均已挂牌成立,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增强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

打防违法犯罪“加码力”,带来群众对安全感的“稳提升”。去年以来,安徽坚持打防管控一体发力,接续部署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成效提升年行动和有组织犯罪防治深化年行动,共打掉黑恶犯罪团伙15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873人、破获刑事案件4276起。以“夏季行动”“冬季行动”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破案攻坚,掀起对违法犯罪的凌厉攻势,全省现行命案全部告破,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破案率99.7%

此外,精准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做实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安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强化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完善看守所刑释人员安置帮教衔接机制,推动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全省重新犯罪率降至0.34%

平安建设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安徽着力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力量,强化公共安全整体防控,实施37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对群众关心的房屋安全、演出活动安全、寄递渠道安全等开展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协同治理等工作,做到抓早抓小、防患未然,同时推深做实平安乡村、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建设,广泛组织“义警”、网格员、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隐患排查、巡防值守,全省31万名“江淮义警”活跃在基层一线,构建群防群治“同心圆”。

定分止争绘就和谐“枫”景

在桐城六尺巷社区,孙某改造早年购买的废弃厂房,顺带帮邻居平整了部分路面,改善了周边群众居住环境。

而在此前,因担心工厂重建影响自家采光和通风,邻居姚某与孙某闹得并不愉快。清代大学士张英的第十二世孙,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张耘得知后,带着两人重温了传颂百年的六尺巷故事,运用“六尺巷六步走”工作法,成功劝说双方各退一步,同意以原来厂房墙角为界,让出一段距离重砌院墙,双方握手言和。

“六尺巷蕴含着和谐礼让的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调解工作中,倡导德法相依,促使矛盾当事人主动让步达成调解协议,实现争利少一点、让利多一点,减少矛盾激化、复燃的可能。”张耘说。

桐城市将六尺巷折射的文化内涵与司法实践融合,孕育出“六尺巷六步走”工作法,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300多个“六尺巷调解室”全面铺开,调解员们灵活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法,引经据典演绎现代版“各让三尺”。

通过激活徽文化的“善治”基因,安徽各地抓好矛盾风险动态排查、实质化解、源头管控,解锁了一个个“平安密码”。芜湖市沈巷镇预防化解征地拆迁矛盾“三问”工作法、马鞍山市医疗纠纷化解“导、解、防”工作法、桐城市“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成功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合肥市“巷导计划”、阜阳市“四事四权”、滁州市皖“枫”苏畅、黄山市“歙事井然”、铜陵市“铜心解纷”等一批创新实践涌现,全省90%以上矛盾纠纷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绘就平安安徽好“枫”景。

强基导向提升阵地建设

按照“集中办公+协同联动”形式,霍山县综治信息中心、县信访局整体入驻综治中心,诉调对接工作团队、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等矛盾纠纷化解核心力量必须入驻,每天19个办事窗口为群众提供“点单”服务;

走进4800平方米的无为市综治中心,公检法司以及信访、住建等十余个部门常驻轮驻,其他部门随叫随到,实现群众诉求“最多跑一地”;

打开固镇县综治中心的矛盾纠纷化解信息平台,700多个县直部门、乡镇村居、基层站所、调委会等账号在线运行,实现矛盾纠纷“一网通办”……

如今,安徽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与一体化运作工作机制,推动综治中心“高效+闭环”式运行管理,各级综治中心持续夯实垒强,平台建设更加健全、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为夯实社会安全稳定根基,安徽持续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安徽法院系统打造“村居微法庭”“周末村居法庭”“‘枫桥式’无讼服务点”等站点,在推动多元解纷、保障乡村振兴、强化源头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7个基层人民法庭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安徽检察机关坚持“一院一策”,推进基层院典型经验和工作品牌建设,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争先创优集群效应。安徽公安机关深化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做到市县“一村(格)一警”全覆盖,328个符合条件的派出所全部完成“两队一室”改革,9个派出所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安徽司法行政系统有效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2.2万个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提供专业支撑。

守护平安,每个人都是“主角”。安徽上下凝心聚力,在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机制、更实的举措,让江淮大地的“平安底色”越发鲜亮,群众的“幸福成色”越来越足。(来源:法治日报)




 
友情链接
安徽省现代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551-62602569  邮箱:ahsqdy@163.com
皖ICP备170182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