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5月8日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以来,我省锚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全链条贯通发力,清单化推进实施全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重点行动,丰富拓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信用修复“一件事”、六尺巷工作法等具有安徽辨识度的法治成果,民营企业对我省法治环境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
法治支撑体系更趋完善,依法履职更加规范,涉企纠纷化解更有实效,法治服务更为精准。出台《安徽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安徽省价格条例》等34件法规规章,编译首批41部涉经济领域省政府规章,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规章政策983件,初步形成《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主干的“1+N”营商环境法治支撑体系。审查省政府重大事项567件,提出审查意见870余条。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兑付财政资金77.7亿元、惠及企业2.6万家。深化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为企业和群众减免证明材料约157万件次。深入推进律师结对服务重点项目建设,497家律师事务所、2476名律师与1149个省重点项目结对,法律服务覆盖率超75%。
据了解,2025年,我省将紧扣《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5版)》,坚持把企业感受度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巩固提升行动,做实做细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各项工作。
紧扣发展定位,强化“一揽子”良法供给。高质量推进《安徽省开发区条例》《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等20件年度政府立法项目。深化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改进涉企立法征求意见机制,拓宽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渠道。
突出依法行政,营造“可预期”政务环境。以提升政府系统依法行政能力为牵引,深化“府院”“府检”联动,接续清查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产业扶持、采购投资等方面“说到做不到”问题,拓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覆盖面。
立足可感可及,贯通“全周期”服务链条。主动融入全省重点、新兴产业链发展格局,创新实施法治赋能产业链工程,努力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
注重系统集成,实行“多元化”权益保护。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惩治违法、保护合法、规范执法、公正司法等职能作用,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