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维修经营已经改为备案制,但部分县还在进行审批;一些重点行业国有企业滥用自身市场优势地位,有意抬高或设置不合理准入门槛,导致其他企业难以进入;部分地区为保护本地企业发展,对外地企业设置准入限制,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国务院已取消多项行政许可事项,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有些地方仍在审批。
记者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安徽将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等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
据了解,本次清理整治的重点是,以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等形式设立和实行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各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
主要包括:国家层面已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审批依据法律效力不足;行业壁垒造成准入规则不平等;政府监管能力不足不敢进行审批;违规扩大审批范围、变更或增设审批条件;审批权下放形成区域间市场壁垒;对外地企业设置准入限制;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要求,违规设置外资企业准入限制;因新业态监管空白导致政府在土地、规划、消防等要素保障环节不作为、不予审批或者推诿审批职责;准入要求设置矛盾,互为前置条件;告知承诺制审批要求不清晰不透明加大经营风险;准入标准过高、审批流程过长;无故拖延审批或已经获得审批但政府拒绝办理其他相关手续;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已通报的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类似的违规情况;其他违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情形。(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