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公布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名单,安徽省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成为全国入选的29个村镇之一。
节能、降污、经济、舒适……如今的任集村,做饭不用煤炭、屋顶可发电、余电能卖钱,正成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新方式。
乡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节能减碳空间巨大。让“零碳”理念融入乡村,通过一系列绿色转型和创新实践,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相平衡,甚至实现净零排放,不仅契合国家“双碳”目标,也有助于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减碳不减“获得感”,乡村如何实现绿色突围?
因地制宜,将生态治理转化为发展机遇。任集村的绿色转型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水面、屋面资源,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地处淮北煤田,因村庄压煤而整体搬迁至集中居住区后,老村旧址及周边采煤沉陷区逐渐形成4500余亩水面。面对这样特殊的资源条件,2017年,任集村把2509亩水面租赁给光伏企业,建成装机容量6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24万元。
因势利导,从“要我低碳”到“我要低碳”。集体经济增收后,任集村把资金用在村公共事业上,在村内安装1230盏新型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夜间照明。同时,建立积分超市,让村民通过参与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积累“碳积分”兑换商品,引导村民树立低碳生活理念。2023年,全村首批800余户村民参与屋面光伏项目,享受清洁能源带来的环境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当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可量化的行为激励,村民参与“零碳”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就会增强。
任集村立足实际推动“零碳”实践扎根乡土,让村民在生态美中体验生活美,为其他乡村提供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样本——做好资源循环的“加减法”。具体来说,在变废为宝上,可将畜禽粪污变成沼气发电、沼液沼渣当有机肥,把农作物秸秆回收变为生物质燃料;在减量循环上,农户房顶铺上光伏板,屋里安装储能设备,电器用上光伏电,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
农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继续集成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依托沉陷区水面发展循环养殖、推动电动交通工具和电动农机具普及、组织“零碳家庭”评选……列入试点的任集村正立足实际需求,促进乡村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和就地消纳,努力打造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零碳村”样板。
将“碳”降下去,把“质”提上来,乡村是重要力量,也是最大受益者。将“零碳”实践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让更多乡村学会用生态资本创造经济价值,让更多村民在低碳实践中收获真金白银,乡村振兴就会获得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