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省情发布

安徽:今年底或全面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二期工程

 
发布时间:2025/6/30

  


6月29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将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力争在今年底前全面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二期工程。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在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方面,已建成“1+16+N”省市县三级监测运行体系,构建起涵盖17万公里地下管网、1230平方公里地上建构筑物的立体化“数据底座”,布设18.7万套感知设备实时监测3.1万公里管网及325座桥梁,实现城市主城区重大风险精准管控。截至目前,全省累计预警处置涉燃气、供水、桥梁、排水等领域风险2300余起。

在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方面,我省大力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积极开展路侧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车路协同示范应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等技术应用,逐步实现路况信息智能推送、交通堵点智能疏导、安全态势智能预测。同时推动信号控制应用智能化,16个地市均建成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交通信号联网联控和跨区域统筹优化,创新“信号绿波”“潮汐车道”“可变车道”“信号灯自适应优化”等智能化应用,全省交通信号设备联网率达90%,“绿波走廊”道路里程超1500公里,城市车辆通行效率大幅提升。并与导航企业合作,实时推送交通信息,为群众出行提供精准诱导服务。

在创新投融资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上,我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有序推进供水、污水处理、供热、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环卫、建筑节能等设施设备更新。鼓励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对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重点领域和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领域中长期贷款给予财政贴息。与此同时,我省依托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平台,推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与安徽理工大学共建国家城市安全科教融合学院,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安全科技服务等方向,培养本硕博不同学历层次的产业创新人才;与安徽建筑大学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培养了一批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针对部分省人大代表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建议,省住建厅表示,将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序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二期工程建设,在一期工程建设基础上将应用场景拓展至燃气终端、瓶装液化气、水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并逐步向县城覆盖,力争2025年底前全面建成。同时深入排查整治燃气用户端安全隐患和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全力打好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攻坚战。扎实开展城市污水管网整治攻坚行动,实施“一厂一策”系统化治理,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统筹抓好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源头减排、管渠、泵站、河湖蓄排等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

另外,我省还将积极引入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持续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加强交通信号联网联控,因地制宜科学优化信号配时、交通组织方案,推进城市交通治理智能化。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及时精准发布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管制、运行状态等信息,不断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来源:安徽商报)




 
友情链接
安徽省现代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551-62602569  邮箱:ahsqdy@163.com
皖ICP备170182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