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出量快速增长,城市垃圾处理已经成为日益严峻的挑战。7月7日,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安徽将联合相关部门部署开展重点行业源头减量工作,逐步推进净菜上市、减少商品过度包装、落实塑料污染防治等工作,减少生活垃圾产生。
全省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近年来,我省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有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建设。
在厨余垃圾管理方面,省住建厅指导各市规范设置居民小区分类收集站点,规范收集厨余垃圾。推动部分地市采取“车载桶装、换桶直运”的方式,收运厨余垃圾,提升厨余垃圾收运效率,减少混收混运。
全省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和生活垃圾转运站点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强化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厨余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监管,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及资源利用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54座,设计处理能力47960吨/日,实现了包括县区在内的全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建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39座,设计处理能力5531吨/日,基本满足城市处理需求。
为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产生,我省将联合相关部门部署开展重点行业源头减量工作,逐步推进净菜上市、减少商品过度包装、落实塑料污染防治等工作,推动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推广“互联网+”“预约回收”等便利回收模式,加大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力度。
建筑垃圾推行“电子联单”管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逐渐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严肃查处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倾倒等问题,严厉打击跨域倾倒及背后利益链条,切实提升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水平。
在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方面,全省目前已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78个、设计处理能力4855万吨/年;建筑垃圾消纳场305个、设计库容5801万吨。
为扎实推进建筑垃圾全程治理,我省接下来将依托各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拓展建筑垃圾场景应用,推行“电子联单”管理,通过“全市一张图”“基础数据一个库”“全过程监管一联单”,实现建筑垃圾种类、数量和流向等情况可追溯、可查询。并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底,全省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不低于50%。
此外,深化长三角一体化联防联治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协作证据互认相关规则,形成严打高压治理态势。建立建筑垃圾案件执法协作平台,加大跨区域非法运输倾倒建筑垃圾查处力度,深挖背后利益链,定期公布典型案件,形成有效震慑。(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