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对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市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今年7月1日出梅以来,我省面平均雨量36毫米,较常年同期少八成,其中淮河以北仅12毫米,为1950年以来同期最少。
受降雨、来水严重偏少以及持续晴热天气影响,皖北部分地区农田缺墒,淮河干流蚌埠闸上水位低于旱警水位,部分河湖水库蓄水严重偏少,城乡供水水源紧张。
我省近年来陆续建成的引江济淮、淮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正持续向皖北地区输水。通过“蓄、引、提、调、节”一体化手段,利用重大水利工程等“现代水网”建设成果,科学调度水资源、蓄水保供,有力兜住了城乡供水安全的“底线”。
“双线引江”向淮河补水
7月26日,位于无为市的凤凰颈泵站首次开机调水,泵站的2台机组抽引长江水,通过西兆河线流入巢湖,与菜子湖线抽引的江水在小合分线汇合,经派河口泵站、蜀山泵站逐级提升,流经瓦埠湖,注入淮河干流。这标志着引江济淮工程“双线引江”全面实现。
“补水淮河,对于缓解皖北地区旱情至关重要。”省引江济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曦表示,今年以来,引江济淮工程先后四次向淮河流域调水,已累计调入3.6亿立方米。
7月1日出梅以来,淮河全流域降雨严重偏少,皖北地区降雨仅12毫米。受高温少雨影响,皖北地区农田快速失墒,部分城乡供水水源紧张,淮河干流安徽段蚌埠闸以上沿线泵站日抽水量超1700万立方米,蚌埠闸上水位迅速下降,7月21日一度降至16.53米、低于旱警水位0.17米,沿淮淮北抗旱水源保障形势严峻。
“我们及时组织会商研判,加强沿淮淮北地区蓄水和供需水形势分析,抢抓长江干流当前水源较好的‘窗口期’,7月17日调度引江济淮工程菜巢线以满负荷向淮河补水,有效稳定了淮河干流水位下降趋势。”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随着“双线引江”全面实现,目前通过引江济淮工程从长江向淮河补水流量为250立方米每秒,日补水量超2000万立方米。7月17日以来,已累计向淮河补水1.7亿立方米,淮河干流蚌埠闸上水位已止落回涨,7月28日水位16.8米,较最低水位已回涨27厘米,扭转了淮河干流水位快速下降态势,保障了皖北地区城乡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吃水没有受到影响”
日前,在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百善村,村民许秀芝在厨房里准备午饭,只见她轻轻打开水龙头,干净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
“现在虽然出现旱情,但是我们吃水没有受到影响,因为吃上了引调水,我们吃得更放心了。”她说。
许秀芝家的水来自当地的雁鸣自来水厂,该水厂是“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新建水厂之一,取水点位于四铺闸上界洪新河和沱河交汇处沱河右岸。
滚滚翻腾的淮河水通过固镇泵站、娄宋泵站、二铺泵站、四铺泵站先后提水至淮北市新沱河四铺闸上,“驰援”雁鸣水厂水源地,满足濉溪县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据了解,淮水北调工程是我省“三横三纵”水资源配置体系的跨区域骨干调水工程,主要保障宿州市、淮北市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通过水源置换,最终实现地下水全面压采,极大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针对当前旱情,我省加强重点水利工程调度,引江济淮一期、淮水北调等省管调水工程先后实施调水,增加了抗旱水源供给。
淮水北调工程于7月23日9时启动本年度第五轮调水,今年以来,累计分别向宿州市、淮北市调水2880.87万立方米、981.72万立方米。同时,西淝河线也从淮河干流向亳州、阜阳等地调水。
“我们调度茨淮新河上桥站、怀洪新河何巷闸、淮水北送西淝河站等骨干工程,把长江水接力输送至皖北地区,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等用水需求。”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日夜不停抽水灌溉
7月28日,界首市田营镇姜楼村种粮大户姜丽娜一大早就来到自家的玉米地,打开移动卷盘式喷灌机,细密的水珠便均匀洒落在玉米植株上。
“持续高温天气让地里的玉米叶子都蔫了,多亏村里天天广播动员,镇里还免费帮俺打了机井,解决了浇水难题,现在大家都可着劲浇水呢!”姜丽娜一边忙着给自家玉米地浇水,一边感慨道。
姜丽娜家种了600亩玉米,眼下正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期。
近期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让农作物面临“烤”验。“这种喷灌机设备一头连着抽水机,一头是喷灌头,一天可以浇灌60亩地。”姜丽娜说。
为用好、用足全镇有限的水资源,界首市田营镇科学施策,织密水源“保障网”。针对辖区内水源分布特点,统筹调配各类水利设施,深入摸排水量情况,对全镇164眼机井展开“地毯式”检修,16处水泵故障、管道堵塞等问题被解决。同时寻找备用水源点,投入资金免费为农户打了10眼灌溉机井,新增灌溉面积800亩。
“以前浇地要去远的沟塘引水,现在地头新打了机井,架好抽水机就可以浇地,太方便了!”这几天,姜丽娜家的玉米慢慢好转起来。
连日来,界首市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所有机井展开拉网式排查维修,乡村大喇叭循环播放抗旱信息,宣传车穿梭于田间道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入灌溉保墒。农技骨干分片包联18个乡镇,深入田间地头“一对一”指导,推广科学灌溉、节水灌溉技术,帮助农户精准抗旱,提升用水效率。同时,发挥泵站、涵闸等水利工程作用,利用土岭庄、界南河两座大型排灌站机组日夜不停地提引河水。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完成抗旱保苗88.83万亩次,提水348万立方米。机井检修累计排查8008眼、修复1325眼,应急水源建设新打小口井966眼。
鉴于当前干旱防御形势,省水利厅自7月23日18时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于7月25日9时对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市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我们要求各地加密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滚动开展旱情和供水形势分析,坚持蓄、引、提、调并举,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及时开展应急水量调度,千方百计增加可用水源,同时加强用水管理,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等用水需求。”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