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20日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省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以行政执法监管数字化转型为牵引,坚持执法为民、高效规范、数字赋能、整体协同,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次数、提升检查质效,切实让经营主体可感可及,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综合查一次”改革工作,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重点任务,列入2025年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重点工作。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提升“综合查一次”改革质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全省“综合查一次”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实施意见》主要从“谁能查”“查什么”“怎么查”三个维度,为涉企行政检查“立规矩”。在“谁能查”方面,采取清单化管理、动态化调整的方式,依法向社会公布联合检查主体资格、检查依据、实施范围等内容,做到“清单之外无检查”。在“查什么”方面,全面梳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以监管对象为联结点,按照“能合尽合、应减尽减”原则,统筹确定联合检查事项,整合归并部门内、部门间及层级间的检查计划,协商完善边界模糊、执行弹性大的检查标准,确保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在“怎么查”方面,以行政执法监管数字化转型为支撑,按照“一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的模式,全面推行扫码入企,积极推广无感检查,以及多部门“一表通查”、简单事项“委托查”等举措,最大程度减轻经营主体迎检负担。
《实施意见》立足经营主体,充分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对政府执法监管行为进行流程再造,推动实现统筹严格与规范、统筹监管与服务、统筹减负与增效的“三个统筹”。
把不必要的检查事项压减掉、把不合理的检查频次降下来,为经营主体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于群众关切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特别是群众投诉举报或有关部门转办交办的问题,严格查处,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新模式,通过“风险+信用”监管、“指导+服务”执法、“教育+培训”管理等举措,将服务贯穿于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各环节,用“无感监管”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的“有感服务”。
综合用好用活政策法规、资源配置、信息技术等执法监管“工具箱”,将原本由企业承担的“多次迎检”隐性成本,转化为政府内部的流程优化成本,既为基层执法单位减轻监管负担,又为经营主体提供集成式的“增值服务”,真正实现“管住风险、无事不扰”。
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探索“综合查一次”改革,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检查协同,联合执法检查取得积极成效。据了解,预计到2025年底,在全省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推广应用行政检查管理系统,规范实行“扫码入企、亮码检查”,有效治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低效检查等问题,基本形成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行政检查体系;到2026年底,力争行政检查事项整合率达到70%、计划内联合检查实施率达到 80%、经营主体满意度超90%;到2027年底,形成成熟完善的“综合查一次”制度体系,经营主体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保持高位,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