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我省依托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运用空间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打造“皖农云图”农业农村高价值数据应用场景,将数据转化为新型生产要素,有效提升全省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据悉,“皖农云图”采取“多源数据一体”策略,从数据冗余到价值提纯,将安徽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已汇聚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与解析,形成统一、权威、鲜活的农业农村高质量“数据资源库”。平台集成近10年省市县三级农业发展情况、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结构化数据和全省乡村建设、农作物“四情”等非结构化数据,目前已汇聚涉农高价值数据25.6万条,农作物空间分布数据集1.5亿余条,形成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乡村、高标准农田、农业大模型等四个专题。
“皖农云图”依托GIS平台与空间分析能力,将多源数据转化为直观的一张图,在田间地头做到“点开即看、一屏掌握”。基于手机定位,平台可以自动呈现所在县区农业发展基本概况、在全省排名前十的优势产业、所在精品示范村建设规划和成果等情况,做到在田间地头随时掌握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底数。此外,平台通过共享利用省自然资源厅非农化调查数据,实时呈现农作物长势实拍图片。在卫星影像底图上精准叠加高标准农田分布与属性,支持按定位或自选区域查询,显示历史项目、建设规模等信息。
“皖农云图”采用“DeepSeek推理模型+自主训练YOLO模型+通义千问图像解译模型”的“三模协同”技术架构,具备更高水平的图像识别与智能问答能力。平台重点针对我省水稻、小麦等主要作物病虫害,训练病虫害检测数据20余万条,综合识别准确率在80%以上。用户只需手机拍照上传,即可快速获取病虫害识别结果与防治建议,为一线生产提供即时智能的决策支持。(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