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面对持续阴雨天气给我省产粮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有效应对气象风险,强化烘干、收储等环节高效衔接。我省众多涉农企业也主动履行社会责任,靠前服务、全力配合,做好粮食全链条减损,为确保秋粮应收尽收、安全归仓发挥了重要作用。
连日来,安徽农垦的各地农场争分夺秒地开展秋粮抢收,与雨赛跑、与天争时,及时收储、烘干秋粮,守护丰收成果。位于怀远县的龙亢农场组织了120台套履带式收割机开展抢收工作,截至目前,农场的高粱、玉米、大豆等已成熟作物全部收割完成。
抢烘同样关键,收割上来的湿粮如果不能及时烘干,极易发生霉变。位于明光市的潘村湖农场粮食烘干中心引进了低温循环式烘干机组,通过智能系统精准控制温湿度,既防止粮食因过度烘干导致品质下降,也避免霉变发生。潘村湖农场粮食收储中心负责人方厚志打了个比方:“粮食也怕‘感冒’,我们这套系统就像给粮食开了空调,慢慢烘、均匀烘,既不会‘烤焦’,也不会‘受凉’。”目前,潘村湖农场已烘干秋粮约3600吨。
“幸好及时烘干,不然我这一季的辛苦就泡汤了!”近日,在六安市金安区木厂镇,当地种粮大户陈文海在收获了100多吨湿粮后,立即对接了六安辉隆农服中心的烘干点进行处理,避免了粮食霉变损失。
作为我省供销系统的涉农龙头企业,辉隆股份坚持“抢”字当头,依托在全省布局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网络和辉隆智慧农业“徽农服”平台,积极帮助各地农户调度农机需求,集中力量优先抢收成熟度高、地势低洼区域的粮食作物,全力追赶收割进度。
“辉隆在我省的7家配备粮食烘干设备的农服中心全部开启,采取‘即收即烘’服务模式,确保运送来的湿粮无需等待、随到随处理。”辉隆股份有关负责人介绍,所有烘干设备24小时满负荷运转,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倒制度,保证粮食含水率达标。此外,辉隆股份还面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推出了预约烘干、优惠电价等惠农措施,有效避免了集中送粮导致的排队拥堵,降低农户的烘干成本。
入秋后连续阴雨天气打乱了秋收节奏,不少种粮大户在抢收中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等压力。近日,位于宿州的褚兰杜文科种植家庭农场的玉米就因降雨导致收割滞后,加上新订购农机因资金周转问题无法到位,一度陷入经营困境。
安徽农担公司在宿州走访时了解到杜文科家庭农场面临资金压力,随即协同合作银行迅速行动,从需求对接、材料审核到贷款发放,全程开启“绿色通道”。仅用两天时间,30万元“农机担”贷款便顺利到账,确保了地里待收的玉米能够及时抢收。安徽农担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徽农担将在农机采购、潮粮烘干、仓储收储等关键环节,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切实满足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全力服务秋收秋种。
农业保险的及时介入也为农户吃下“定心丸”。国元保险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构建“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应对体系。国元农险紧急调配1.4万人次查勘人员奔赴一线,同时加大智能查勘设备投入,通过简化理赔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启动“快赔+预赔”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坚持“应赔尽赔、快速理赔”,确保农户尽快得到应有赔付。此外,对于损失面较重、受灾面积较大等情形,运用遥感技术开展灾情回溯和损失评估,进一步提升定损理赔的精准性与时效性,确保每一笔赔款都能及时落到农户手中。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10月21日15时,全省已收秋粮面积超5100万亩,收获进度近八成。其中,已收一季稻超2200万亩,进度超七成;玉米近1800万亩,进入收获尾声;大豆超860万亩,进度超九成。(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