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9个月,我省信用债累计发行规模6047.04亿元,在全国排位上升3位——
债券融资“开渠引水”
债券市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徽债券融资持续活跃,用好债券融资这一直接融资途径,成为利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安徽各类型经营主体灵活便利低成本融资“开渠引水”的重要举措。
政策加持下,债券融资正持续回暖。今年前9个月,我省信用债(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累计发行规模6047.04亿元,居全国第12位,较2024年同期上升3位;同比增长17.1%,增幅居全国第7位。其中,科创债、绿色债融资规模分别同比增长59.15%、46.79%。
10月9日,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国资委、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证监局联合印发通知,从加强债券市场融资主体培育、加强创新债券品种发行、优化债券融资服务等六大方面推进安徽企业运用债券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位次上升、增速加快
今年3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召开银行间市场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表示将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持续发挥“第二支箭”撬动引领作用,扩大民企债券融资规模。
安徽民营企业积极抢抓政策机遇。5个月之后,安徽应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第二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人民币,期限3年,发行利率2.12%。
相较于传统的债券发行模式,此次债券的发行不仅引入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而且安徽兴泰担保与中债信用携手合作,通过签署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和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实现了央地双方对本次发行的共同增信。这一模式不仅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还有效降低了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和投资者的风险。
不只应流股份这样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的各类安徽企业都在探索更好利用债券市场扩大融资。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债券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而言,通过发行债券可以获得比银行贷款更低的融资成本。同时,债券融资可以一次性筹集较大规模的资金,满足企业大规模资本支出的需求。
今年以来,我省债券融资规模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前9个月,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规模1236.05亿元,居全国第12位,较2024年同期上升4位,同比增长61.02%;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规模4810.99亿元,居全国第12位,较2024年同期上升2位,同比增长9.33%。
“我们鼓励企业根据融资规模、资金用途及自身信用状况,合理选择交易所市场发行公司债、科创债、绿色债等债券品种;支持符合条件的‘硬科技’企业用好交易所科创债‘即报即审’‘绿色通道’机制,快速获得融资。”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型国企、行业龙头企业等符合银行间市场投资者偏好的主体,可以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产品,对接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长期配置需求,满足项目建设、运营资金等中长期融资需求。
“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政策支持鼓励之下,对各类企业来说,债券市场融资“总有一款适合你”的灵活便利优势进一步显现。
前不久,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2025年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25中粮科技SCP001(科创债)”。该债券的发行规模高达15亿元,期限为270天,票面利率为1.75%。
作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融资工具,自今年5月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落地以来,科技创新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安徽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债券扩容增量。应流机电、科大讯飞、晶合集成、安徽国控集团4家企业成功发行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徽商银行发行金融机构科创债;华安证券、国元证券发行证券公司科创债。
信义光能控股有限公司6月27日在港交所公告,首期熊猫债券已完成发行,发行金额8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1%,是银行间市场债市“科创板”推出以来全国首单中长期科创熊猫债。
“要发挥上交所科创安徽债券创新服务基地和银行间市场发行安排优化的作用,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说,除了科技型企业之外,也将积极引导省内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多种路径支持科技创新。
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全国首单中长期科创熊猫债、全国最优利率绿色熊猫债……各类创新债券在安徽落地。
年初,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发行总规模13亿元、期限5年的2025年度第一期绿色熊猫债(债券通),发行利率1.93%,为全国同期限绿色熊猫债最优。
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安徽省绿色债融资规模120.37亿元,居全国第11位,较2024年同期上升2位,同比增长46.79%。“我们将继续积极推进绿色外债试点政策落地,鼓励非金融企业将跨境融资资金用于绿色低碳转型项目。支持能源、环保、交通、建筑等绿色领域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说。
此外,安徽还提出要扩大REITs发行规模,推动建立Pre-REITs项目储备库,开展存量基础设施项目梳理,搭建原始权益人、基金管理人与专业投资者对接平台;支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及符合条件的消费、文化旅游等领域项目发行REITs产品。
重点名单+多元增信
随着政策的鼓励和市场的认可,越来越多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安徽也正谋划让更多企业抓住机遇。此次五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中明确,将建立债券项目储备库和重点发行人名单。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环保、“一带一路”等国家支持领域,定期开展拟发行债券项目摸排,发挥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作用,加强项目储备。同时,将有较强发债意愿、主体评级AA或债项评级AA+以上的省属企业、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科创孵化成果显著的重点园区企业纳入债券重点发行人名单。
增信在债券发行中扮演关键角色,对科创型企业而言尤其如此。这类企业虽具有高成长特性,能为投资者带来可观回报,但其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相应较高,潜藏的“高风险”容易加剧投资者的审慎情绪。特别是在当前以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中,他们所管理的多为“稳健”资金,因而更加需要一套高效的信用增进机制,以在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阶段,精准、有效地分散和分担潜在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等。
为推进企业运用债券市场融资,安徽明确将进一步完善债券融资增信机制,支持有条件的省内融资担保机构加强与债券信用增进机构合作,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通过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担保增信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债提供增信支持。
“我们还将发挥万企融资对接、科大硅谷、省区域性股权市场路演中心等平台作用,建立发债企业与投资人常态化路演机制,不断优化债券融资对接服务。”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也会加强债券融资宣传培训,提升各地和各发行主体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企业发债信心。(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