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省自贸办获悉,安徽自贸试验区揭牌建设5年来,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发布四批创新案例,安徽累计11项入选;“联动接卸”监管新模式、“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等举措,入选全省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成果。
聚焦航运物流一体化,安徽自贸试验区在全国首创“联动接卸”江海联运新模式,实现洋山港和芜湖港“视同一港”整体监管,进一步释放“长江黄金水道”运输效能。探索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平均每票货物节省通关时间3天至5天,有效促进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集成电路企业进口特殊货物实行“先放后检”,实现“上海口岸外形查验、合肥属地拆封查验”,为18家企业备案2500余项商品,每票货物节省通关时间5天,目前该模式已被海关总署向全国海关推广。
科创是安徽一张亮眼的名片。安徽自贸试验区首创长三角G60环境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模式,共同制定环境科技产品政策,明确环境科技产品发布及推广标准体系,实现政策协同、标准统一,制定30余项团体标准,其中《温室气体走航监测技术规范》上升为地方标准。率先建立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模式,“一券通”平台累计发券2亿元,减少企业购买科技中介服务成本超50%。
产业协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甬蚌合作产业园加快建设中。为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服务体系,蚌埠片区与上海浦东金融局合作成立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北分中心,围绕科创金融、投融资、上市培育等方面探索长三角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为拟上市、已上市科创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着力打造皖北上市加速器示范基地。芜湖片区联合上海临港共建“云上法务区”,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合作“云上法务区”,全方位对接具备国际水平的法务资源为企赋能,推动长三角法律服务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目前“云上法务区”已为百余家本地企业对接临港法律服务资源提供渠道。(来源: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