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省情发布

构建“两核一带一圈”格局 我省相关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发布时间:2025/11/12

  


全省传统村落实现应保尽保、构建“两核一带一圈”的省域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总体空间格局……11月9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共有传统村落807个,另有众多具有保护价值的潜在传统村落。为了让这些传统村落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利用,省住建厅组织编制了《安徽省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并公开征求意见。

全省传统村落实现应保尽保

我省传统村落资源富集数量多,共有传统村落807个,其中中国传统村落469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七),省级传统村落338个。《规划》提出,到2027年,我省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初步建成,全省传统村落实现应保尽保,传统村落格局风貌得到有效管控,活化利用水平逐步提升,一批可复制的“以用促保”模式有效形成,保护传承利用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到2035年,系统完善、机制健全的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全面建成,成功创建一批以徽文化、红色文化、长江文化、江淮运河文化等为主题的跨区域、高水平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带),长效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传统村落成为彰显安徽特色、传承中华文明的靓丽窗口。

我省将依据省域传统村落资源基础、分布集聚特点、地域文化特征等条件,结合自然地理格局、经济产业发展等因素,构建 “两核一带一圈”的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格局。其中,“两核”是皖南传统村落集聚核、皖西传统村落集聚核;“一带”是沿江传统村落分布带;“一圈”是环巢湖传统村落发展圈。

皖南、皖西、皖北传统村落各有特色

按照《规划》,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坚持以价值为导向,在强化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文化传承、产业融合与民生改善的协同发展。重点保护村落环境格局、风貌肌理、文化特征等,明确传统村落内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的保护要求。

我省将厘清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形成以皖南徽派建筑、皖西大屋民居建筑、皖北江淮建筑等美美与共的整体保护思路。系统摸排梳理传统村落内的民俗资源,加强现有文化民俗传承利用,加快培育文化民俗传承人,支持非遗项目推广建设。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培育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民宿研学等特色产业,挖掘红色文化,推动村落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产业经济融合互促。(来源:安徽商报)




 
友情链接
安徽省现代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551-62602569  邮箱:ahsqdy@163.com
皖ICP备170182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