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省情发布

安徽“新三样”卖全球的流量密码

 
发布时间:2025/11/25

  


前不久,合肥海关公布今年前10个月安徽外贸情况: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12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

在全球经济低迷、外部环境愈加复杂的背景下,安徽外贸依旧保持两位数增长,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其中,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值居全国第6位,成为外贸的韧性之源。

安徽的“新三样”为何“能打”?因为布局早、深耕时间长,很多头部企业都是从专精特新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具有一定的“护城河”优势,这与近些年一些一哄而上项目的“追涨杀跌”式布局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阳光电源就是很鲜明的例证,光伏产业整体陷入亏损时,它却因为在光伏和储能细分产业赛道上的独特优势成为行业“盈利王”,并且一度市值突破4000亿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安徽的“新三样”产品行销全球市场,其一大“流量密码”也在于正在走这条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路子。

双重逻辑

面对外部冲击,安徽外贸展现强大韧性。今年前10个月,安徽省货物贸易出口5453.7亿元,同比增长15.4%;进口2669.5亿元,同比增长14.7%。从排位上来看,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位居全国第5、第7、第2位;进出口总值位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安徽外贸逆势上扬,特别是出口顶压前行的增长点何在?从出口品类来看,占安徽出口总额“大半江山”的机电产品显然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安徽省出口机电产品3937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2.2%。其中,出口汽车(含底盘)93.8万辆,出口量稳居全国第1位,同比增长20.4%;价值998.8亿元,同比增长27.5%;出口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428.3亿元、3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5.1%。

今年以来,安徽的“新三样”产品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前10个月,“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735.9亿元,同比增长75.6%,占全省出口总值的13.5%。

“新三样”的破浪出海,既有企业凭借自身积淀的核心竞争优势到全球市场“打天下”的发展需要,也有海外绿色转型等待携手“解题人”的渴求,这是供给、需求双重逻辑共振的大趋势。

10月29日至30日,2025澳大利亚国际能源展在墨尔本举办。国轩高科集中展示了公司在储能系统、电芯技术、BESS整体方案及移动能源装备领域的最新成果。

“我们现场与澳大利亚战略客户签署1.5GWh项目大单,同时宣布总规模超300MW的光伏+1.2GWh储能项目全面启动。”国轩高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耕澳大利亚及亚太市场,不断推动储能、光伏、移动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凭借领先的研发实力、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持续扩展的全球化网络,以实际行动助力当地迈向零碳未来。

核心壁垒

国际贸易虽是一个大命题,但落到每一个订单上其实都反映最朴素的经商道理——“花香自有蜂蝶来,货好顾客满柜台”。

对敢闯善创的安徽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行至当下,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一组是:目前,安徽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达到1.3万家,较“十三五”末增加近4000家。

另一组是:“十四五”以来,安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由2818户增加到7221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户。这表明,不仅有越来越多的安徽企业在与世界“做生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与世界做生意的安徽企业正在不断转型升级。

近年来,安徽坚持梯次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聚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与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链主企业”为骨干的优质企业梯队,更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

创新力已成为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前不久,安徽普源分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卧螺离心机产品,在与德国顶尖企业的同台竞标中胜出,斩获了重要的国际订单。“我们的产品突破了行业内最高转速与最大机型两大关键技术瓶颈。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该公司总经理沈云旌说。

疾风知劲草。如今,越来越多安徽企业在技术创新、本地化运营和全球化管理能力上构筑“核心壁垒”,从而在全球舞台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在今年10月下旬举办的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提出“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Be Somewhere”(在哪里,为哪里,成为当地一分子)的战略理念,这一理念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于其技术研发、渠道搭建、人才体系构建等全过程。

在奇瑞“掌舵者”尹同跃看来,奇瑞的全球化不能只追求规模和速度,而是要建立中国汽车“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奇瑞现阶段不应只追求销量,更要向全球质量标杆、管理经营标杆和一流品牌迈进。

抵御风浪

向新、向智、向绿等新动能不断涌现,持续推动外贸提质增效。与此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成为安徽外贸质升量稳的“压舱石”之一。

近日,在宣城市广德东威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库内,数十辆装运叉车穿梭往来,一批价值3700余万元的垂直连续电镀设备整装待发,即将启运泰国。今年,该企业对泰出口额已超1.5亿元,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

“受国际外贸形势的影响,传统市场承压较重,我们今年主动转向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广德东威科技总经理聂小建说,“从产品合规性指导,到保障快速通关,再到协助兑现政策红利,在新市场的开拓过程中,海关每一个环节都为我们做足了服务。目前,公司正计划扩大生产线,预计全年对泰出口将突破2.5亿元。”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形势,越来越多安徽企业重新审视海外市场布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分散市场风险的关键方向。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安徽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4395.1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4.1%。

安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前10个月,东盟跃升为安徽省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东盟贸易总值为1131.7亿元,同比增长40.3%,占全省外贸总值的13.9%。”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欧盟为安徽省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114.7亿元,同比增长17.9%,占13.7%。美国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与美国贸易总值为695.8亿元,同比下降12.5%,占8.6%。

“多点开花”的策略,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安徽外贸的整体韧性。出口主体的活力迸发,是支撑外贸稳健前行的另一大支柱。

在安徽,民营企业继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它们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能够更快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今年前10个月,安徽省各类经营主体进出口都保持两位数增长。作为外贸“主力军”,前10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4153.5亿元,同比增长16.5%,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1.1%。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仍在深刻调整,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安徽外贸而言,最重要的或许不是预测风浪何时平息,而是持续练就抵御风浪的能力。(来源:安徽日报)




 
友情链接
安徽省现代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551-62602569  邮箱:ahsqdy@163.com
皖ICP备170182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