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大的期盼就是在家门口能‘出海’。蚌埠综保区的封关运作,让这份期盼逐渐成为现实。”11月20日,在蚌埠综保区封关运作仪式上,安徽皖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学君感慨。
当天,安徽对外开放版图迎来关键补位——蚌埠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作,10个涵盖显示模组保税配套、数控产品分拨等领域的项目集中签约,为皖北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安徽省第6个、皖北首个综保区,这片规划面积为1.26平方公里的园区,从昔日荒地变成开放新高地,成为推动区域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从无到有”的开放“新窗口”
驱车从G3京台高速仁和集出入口进入蚌埠迎宾大道,行驶约4公里便抵达蚌埠综合保税区,眼前的一栋栋标准化厂房与保税仓库依次排开。综合服务中心内,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蚌埠综保区管理局、蚌埠海关等部门工作人员高效联动,合力完成货物的通关手续。
“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成为皖北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主任方浩亮告诉记者,“从无到有”的跨越,源于皖北破解开放瓶颈的迫切。
作为安徽人口密集、农业基础雄厚的区域,皖北开放型经济近年来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但因长期受地理区位等限制,总体体量与沿江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2021年12月,蚌埠市启动皖北首个综保区申建工作。2024年7月,蚌埠综保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今年10月20日通过验收,一个月后实现封关运作。
“加速跑的背后,是皖北对开放的极度渴望。”方浩亮直言。
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综保区具有开放层次高、优惠政策多、功能齐全、监管流程简化等优势。蚌埠综保区的落地,使安徽省综保区数量增至6个,数量位居中部第一。
蚌埠综保区聚焦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推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聚力打造以保税加工为核心、保税物流为支撑、保税服务为配套的产业依托型综保区。目前,园区已完成内外卡口、监管场地、围网巡逻道等监管设施建设,1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4万平方米保税仓库建成投用,水电路气等配套一应俱全。
“这为我们外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在蚌埠综保区封关运作仪式上,来自宿州的安徽皖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学君介绍,多年来公司外贸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报关出运时间的不确定性,需要公路运输至沿海港口再报关“出海”,所需时间长,且容易受到天气因素影响,蚌埠综保区的封关运作,以及近年来皖北地区持续推进的通道建设,让家门口“出海”逐渐成为现实。
企业账本里的发展红利
“出口货物进入综保区即被视为出口,退税效率提升30%;境外货物入区保税;区内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降****度****易成本。”在蚌埠综保区政策解读会上,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代表们倍感振奋。
更具优势的是,蚌埠综保区位于蚌埠国家级高新区与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范围内,多重政策叠加赋能,形成独特的开放生态。
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的创新基因尤为关键,自2020年揭牌以来,已孕育5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如今,这些创新成果正全面“嫁接”到综保区,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是典型代表。
针对内陆企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该模式打造“一次委托、一次结算、一箱到底”的全程运输服务,使企业物流效率提升40%以上,铁海联运每箱降本500元,河海联运每箱降本200元。
企业“出海”的法律风险也被精准破解。蚌埠片区设立全省首家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推出“全球一小时”服务体系,涵盖外贸合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等15大类158项服务,7×24小时在线响应。
“过去对海外法规不熟悉,遇到纠纷只能自认倒霉,现在有专业团队支持,‘出海’底气更足了。”一位参会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众多外贸企业的心声。
政策红利正转化为招商吸引力。封关当天签约的10个项目中,既有产业龙头,也有服务平台。
“蚌埠综保区允许开展保税加工、检测维修等多元化业务,为企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提供了广阔空间。”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保税维修模式在商品准入、通关效率、税收政策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可以免除进口许可证件和全部进口税款,降低海外产品售后维修费用,进一步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国内领先的B2B电商平台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蚌埠综保区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我们计划每季度开展外贸培训,覆盖跨境电商运营、海外仓使用等内容,还将共建智能传感、新能源产业链线上专区,借助平台工具和流量渠道,帮助更多皖北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豫皖区域总经理陈静表示。
加速皖北振兴的“新引擎”
“当前,皖北开放型经济面临体量偏小、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问题,急需一个‘龙头’平台带动,蚌埠综保区正扮演这一角色。”安徽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窦凯告诉记者,期待蚌埠综保区能以1.26平方公里为支点,撬动整个皖北地区的开放发展,为区域融入国际市场搭建起关键桥梁,“依托这一平台,皖北可望更好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通过长三角港口群让产品更快出海,形成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窦凯认为,综保区利用政策优势吸引外向型高附加值企业入驻,围绕蚌埠核心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形成的集聚效应将吸引上下游企业向蚌埠乃至皖北布局。
综保区内企业对零部件和原料的大量需求,将催生对阜阳、亳州、淮南等皖北城市相关配套产业的需求。“综保区有望成为皖北产业的‘增值服务中心’,面粉、中药材等农产品进入综保区后,经过标准化、品牌化包装和深加工,再利用保税物流功能出口,实现从‘原材料出口’到‘品牌产品出口’的转变。”窦凯说。
物流枢纽的辐射效应同样可期。综保区集保税仓储、国际配送等功能于一体,将吸引大型物流商设立区域分拨中心。未来,皖北各地进出口货物可在蚌埠综保区集拼、分拨,通过淮河航运、京沪高铁网络便捷运往全球,显著降低区域总物流成本。通过与蚌埠港、合肥中欧班列及沿海港口的“区港联动”,皖北企业能在家门口享受与沿海城市同等的通关便利。
面对全国综保区竞争激烈的格局,找准差异化定位至关重要。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逯建认为,蚌埠综保区应立足皖北产业本底,优先从高端农业和特色产业入手,“这些产业跨境潜力大,能保证园区初始流量和良性运转,待基础牢固后再进行拓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盲目追求多样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蚌埠综保区封关运作只是开端,平台要真正充分发挥开放赋能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企业对政策的理解程度、多式联运的衔接效率等,仍需持续攻坚。”方浩亮告诉记者。目前,蚌埠综保区已创新实行“自贸片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理局+运营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管委会工作人员与运营公司团队每周围绕政策解读、服务优化等主题展开研讨,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我们将谋划出台具有竞争力的专项政策,解决企业关切的短驳运输成本和仓储物流费用等问题。”方浩亮说,下一步,将强化辐射皖北的“功能性”,主动走访皖北各地海关、商务部门和外贸企业,摸清保税需求底数,制定专项招商方案,举办专题推介活动,让综保区成为服务皖北振兴的共享平台。同时推进保税微城、智慧冷链物流基地、国际科创制造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发综合能源利用场景,建设智慧绿色综保和“零碳”园区,并建立与招商绩效紧密挂钩的市场化薪酬和激励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未来,随着更多项目落地投产,蚌埠综保区将通过成本优势吸引企业集聚、产业链条联动发展、物流网络服务全域、创新模式赋能产业升级,不断提升皖北地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竞争力,使其成为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