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洞遗址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重要古人类遗址。11月25日,记者从纪念“华龙洞人”头骨化石发现十周年座谈会上获悉,今年,考古专家在清理胶结物时,新发现一颗人类牙齿化石、一块疑似人类股骨化石及大量小型史前化石,为东亚古人类种群演化研究提供新的关键证据。
当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和山东大学等单位的21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及考古发掘现场,并举行座谈会展开学术研讨。
2015年11月18日,“华龙洞6号”头骨化石出土。该化石完整保存了面部轮廓与下颌骨关键特征,实证30万年前东亚人类已完成从“古老型”向“现代型”的演化过渡,为“本土连续演化”假说提供了核心实物证据。因其出土于东至县境内,被学术界命名为“东至姑娘”。十年来,华龙洞遗址累计出土40余件人类化石、400件石器以及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和100余种动物化石。
“今年发现了很多往年没有的小哺乳动物化石,另外清理出很多胶结物,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发现了一颗人类的牙齿化石和一块疑似股骨化石,为东亚古人类种群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关键证据。”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披露最新成果。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指出,这些发现不仅具象化东亚人类演化关键节点,更通过“东至姑娘”IP搭建起公众认知远古文明的桥梁。(来源:安徽日报)
